社团动态|陈龙:留在五四西路的青春

发布时间:2024-05-0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30年

有多少人的青春故事留在天风

有多少人的青春记忆留在天风

今天

让我们走进陈龙学长的五四西路

一起感受他对天风的依依深情


前言


为纪念天风文学社成立30周年,让“天生玉笔挥毫气,风逐昆仑引墨人”的时代宗旨奋力接续,同时回顾过往“天风人”的奋斗之路。我们特此在《天风文学社30周年纪念特刊》中撷其英萃,以飨读者!

陈龙:留在五四西路的青春

初上高原 邂逅天风

2004年夏天我被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在此之前的18年,我生活在巴山腹地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通往村外的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傍山土路,下面是清澈的河水。我见过无数的夕阳晚霞,熟悉山里和水里的一切味道,但没出过远门,没见过火车,不会坐公交, 不会使用电脑。我儿时的梦想是在城市黄昏的霓虹灯和婆娑的行道树下散步。所以,青海师范大学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


大学本科四年我认真念了两年书,是南苑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常客。当了四年班长,两年学习部长,两年天风文学社社长,这些经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天风文学社,其实与其说是天风,不如说是因为天风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里面,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赵中华。


得逢好友 回忆青春

我第一次在宿舍见到赵中华那天,他的父亲拖着沉重的行李走进狭小的寝室,我瞥见一个又黑又瘦还留着浓密胡须的小个子男生怯生生地跟在后头,我断定这个其貌不扬的同学是个内向的人,这是我对赵中华的第一印象。

过了两天,赵中华无意间发现我枕头底下那盘周杰伦的《叶惠美》,那是周杰伦2003 年11月发布的个人第三张专辑,里面收录着《东风破》《三年二班》《梯田》等11首经典歌曲,我俩便成了朋友。除了周杰伦,赵中华还听许巍,我无法理解一个听周杰伦的人怎么会听许巍那么难听的歌。然后他对我说,许巍、李健、朴树、郑钧号称“四大音乐诗人”, 于是我开始听他们的歌,直到现在。

又过了几天,宿舍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大海啊全是水,骏马啊四条腿,美女啊你说你多美,鼻子底下居然长着嘴”。然后说“请大诗人赵中华来点评一下”。那时候我才知道赵中华是个被调侃的诗人。我问他真会写诗?他笑着说发表过几首打油诗,然后拿出几本《青年文学》发表过的文章和诗歌给我看,我翻到目录却找不到赵中华的名字,他很明白我的疑惑,用手指了指目录说这就是我,我看到目录上的名字是萧泊零羽。这是我第一回近距离接触发表过文章的人,我对他肃然起敬,却不仅仅是因为他发表了文章,而是一个在高中就发表过这么多篇文章的人竟然如此平易近人。我问他为什么跟我一样考青海师大呢?他说他高二时疯狂迷上了海子,背了很多海子的诗,甚至坚持每天写一首,对青海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在他跟前,我又自卑了。

有一天我问他会啥特殊技能,他问我模仿动物叫声算不算,心想每个人都会学狗叫, 猫叫,公鸡叫,模仿动物叫声怎么算技能呢,嘴上却说也算。没想到赵中华学的是羊一边吃草一边叫的声音,学得活灵活现。

紧接着就是军训,每日热血沸腾早出晚归,赵中华跟我们渐渐熟络,我们都发现,他是个懂得不露声色表现幽默的人,他的话越来越多,常常给我们带来欢笑声。军训第一天教官命令赵中华把留了很久的胡子刮了,为这个我们笑了很久。军训最后一天我们被晒得黢黑,我背着第一把吉他跟他在中心广场拍了第一张合影,照片里的我俩又黑又瘦,中华穿件红色的夹克笑得无比开心。

青春逐梦 决心出刊

赵中华是一个博学的人,他就像一个百科全书,简直无所不知。我在他面前像个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同龄人之间最怕暴露自己的无知而被嘲笑,他却从不嘲笑我。我就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他说不知不觉就知道了。我不满意他这个答复,于是我研究他。研究的结论是他善于研究。比如买到一个电子产品,不论会不会使用,他都会认真读说明书直到研究明白。再比如他会在网吧通宵研究博客代码直到会编写博客代码,也在网吧通宵写小说直到把一本小说写完。他的兴趣广泛做事专注,所涉及的领域不是浅尝辄止。他不会主动教我什么,但是当我想要学习什么的时候,他总会耐心讲解。我问他该读哪些书?他给我推荐的是余华的三部曲《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地开始阅读并找到读书的乐趣。我问他写小说是不是文笔好就行?他说还得数学好,因为小说需要结构,需要严密的逻辑。我一切无知的提问,都能得到他耐心的解答,当我确定赵中华没有瞧不起我的时候,我就把他当做真朋友了。


有一天半夜,我给喜欢的女生编了长长一段短信,却不小心发给了赵中华。我等了一夜没等到回复,第二天一早,赵中华一本正经地玩笑说,你是打算让我替你转发吗?我想应该是天意,后来那条信息再也没发。
就这样,一个月后的赵中华给了我进入大学后第一个深刻的启示:人不可貌相。2005年7月我接管天风时连一篇像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但赵中华说不会写文章并不影响当社长。既然他这么说,我又能捡个社长当,何乐而不为。我问他那我能干啥?他说你主外我主内。就这样,创作、编辑的事赵中华说了算,搞钱出书的事交给我。


奔走匆忙 只因梦想

2005年,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是400块,印300本《天风》要2000块,还只能印两个彩封和90个页码。等到9月开学,我能想到的办法是招新。其实这个办法哪里是我想的嘛,按部就班而已。我就开始算账,一个会员费10元钱,招满200人就够出300本书,承诺会员人手一本还能多出100本,再卖点,组织会员搞个活动什么的,我俩掰着手指头激动地算来算去。算到最后, 要是招不满200人怎么办,咱俩的结论是经费缺口用生活费贴。总之,书是一定要出的。


中华脸皮薄,一般不露面。其实我脸皮也薄,我就一边招新一边发展宣传员,跟个跑销售似地往返于南北两院,缴获会员费。匪夷所思的是,我们那年竟然招了300多人,第一次会员大会坐满了一整个阶梯教室。会员大会那天,我准备了一篇简短的发言稿,傻不拉叽地穿身西装,紧张的不敢站着讲话,丢尽了脸。
即使大获全胜,会员费也勉强只够印刷费,排版设计费只能省。排版到封面设计都是中华先跟赵国良学习,然后自己熬夜琢磨。编辑和出书的全过程,我只是间歇性地过问, 帮不上忙。到2005年底,书的雏形做好了。那年的新生迎新晚会上,我壮着胆子找赵宗福副校长申请经费。第二天,我跟中华带着初稿去到宗福先生办公室。宗福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给我俩赐座添茶,耐心翻看初稿,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梦想成真 最美青春

2005至2007两年时间,中华给天风留下了三本精美的期刊。也因为这几本书,我徒有其名地坐稳了天风的社长。 到大学毕业时,中华已经熟练掌握了P图和排版,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说、刊印了一本诗集——他是我们同届的同学公认的才子。


2008年6月,我带着三本《天风》到了青海师大附中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来的七年时间,我在青海师大附中教书,跟附中同事建立校园文学社,制作杂志期刊。2014年我编印的校本教材《咏青诗文选》获评青海省优秀校本教材。再后来,我回到故乡重庆,在西南大学附中教书,继续做校园刊物,邀请重庆市作协主席当顾问,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题写刊名。到现在自己写书印书,书的装帧越做越精美,再也不愁做书的经费。但我所做的这些, 都不过是从赵中华身上学到的做事的方法和态度。


作者简介:陈龙,重庆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教书育人楷模、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天风文学社社长。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维多利亚vic119